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正文

怎样提高现场5s(怎样提高现场管理工作)

2024-06-20 1224 0 评论 企业管理


  

本文目录

  

  1. 现场5s管理不足及改善有哪些
  2. 怎样做好现场5S管理
  3. 怎样才能有效的做好车间5S管理
  4. 怎样把现场5S管理做好

1、旧的体制、观念等影响着5S的正常推行

  

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仍然有不少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要求,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方法,重领导政绩,轻经济效益;重外部环境,轻内部管理;重眼前利益,相当一部分企业以改代管、以奖罚代管的现象依然相当严重。

  

2、生产现场5S管理推行中,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众多

  

企业生产管理人员的知识老化,整体素质较差生产管理人员的知识老化,整体素质较差,其经营管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管理决策水平等,都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忽视了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导致职工的技术素质、道德水平和劳动纪律明显下降。

怎样提高现场5s(怎样提高现场管理工作)

  

5S推行过程中,众多企业其推行方法往往是不当的,主要表现为:思想的落实不到位,企业开展5S时,没有宣传到位,致使员工思想不理理解、不支持,组织的落实不到位,没有确认专职或兼职企业5S管理推行人员;制度的落实不到位。

  

企业管理的重点应及时适应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基础工作,制订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加强现场管理、改变现场混乱、环境差乱的现象。

  

经营管理观念要跟上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意识、资本经营意识等要不断强化。引导企业管理者要即重视经济效益、外部环境,更应重内部管理和长远利益。

  

在5S管理的推行过程中,人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5S的结果,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生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管理决策水平等,使得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加强对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提升职工的技术素质、道德水平和劳动纪律,从而满足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

  

5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是TPM(全员参与的生产保全)的前提,是TQM(全面品质管理)的第一步,也是ISO9000有效推行的保证。

  

5S现场管理法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推行ISO、TQM及TPM就更容易获得员工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实施ISO、TQM、TPM等活动的效果是隐蔽的、长期性的,一时难以看到显著的效果。而5S活动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如果在推行ISO、TQM、TPM等活动的过程中导入5S,可以通过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效果来增强企业员工的信心。

  

整理的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

  

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的个人生活用品等,要坚决清理出生产现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坚决把现场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

  

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

  

二、5S现场管理-整顿(Seiton)

  

1、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

  

2、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如放在作业区内),偶尔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如集中放在车间某处);

  

3、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

  

1、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

  

2、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点检结合起来,清扫即点检;清扫设备要同时做设备的润滑工作,清扫也是保养;

  

3、清扫也是为了改善。当清扫地面发现有飞屑和油水泄漏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5S现场管理-清洁(Seiketsu)

  

1、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工人劳动热情;

  

2、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

  

3、工人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

  

4、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浑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

  

五、5S现场管理-素养(Shitsuke)

  

努力提高人员的修身,使人员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是“5S”活动的核心。

  

注意事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很多细节的处理。从小处着眼,优化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把这些细节问题处理好才能做好5S现场管理。

  

5S的含义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做好车间5S管理就需要深入贯彻5S理念。

  

1、整理: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

  

2、整顿: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3、清扫: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

  

4、清洁: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5、素养: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

  

1、要想成功地实施5S,首先要从最基本的3S(整理、整顿、清扫)开始,完成了3S以后再向清洁、自律等方面逐步地推进。因为,在现场,将某类物品或工作进行分类和整理,这是要做的第一步;然后决定这些物品的放置场所和保管的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应如何进行控制和管理。根据上述内容因地制宜地决定整理和整顿的方法,除去不需要的物品后再进行彻底的清扫。这些是实施5S开始的最基本的步骤,也许在刚开始做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完善,我们可以对实施的过程不断地进行补充,最终达到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要求。当然,这需要我们动员所有的员工开动脑筋想办法来为实施5S打下坚实的基础。

  

2、遵守规章其实并不那么简单,虽然道理很浅显,但在许多场合下并不那么令人满意。在管理现场,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诸如“下不为例”、“这样就行了吧”、“因为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这样……”等这样和那样的理由,而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放置不做,这点很令人头痛,因为有时他们提出的理由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些似乎还比较客观。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地想一想,有许多事情只要自己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是能够完成的,问题的关键是缺乏遵守规章的自觉性。所以,要教育员工凡是工厂的规章就应该遵照执行,这不仅仅是5S的要求,更是企业经营成功所必须的。

  

3、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员工提出要求:

  

4、(1)按时完成任务,不允许拖延时间;

  

5、(3)作业现场的配置要为所有作业员工所明确;

  

6、(4)作业现场、设备和部件所应有的清洁状态要为全员掌握;

  

7、(5)要使全员都知道现场物品使用和返回的方法和有关规定,并要遵照执行。

  

8、必要的东西放在适当的地方,这是整理和整顿的原则。如果到处都是些无用的东西就会增加管理的难度,造成人力上的浪费。

  

9、“整理”、“整顿”对形成重复劳动造成浪费的根源是容易理解和重视的,但是有一种浪费却往往被忽视,这就是无谓地提高产品的质量;无渭地使用高品质的材料;无谓地增加加工精度而形成的浪费。这些习惯成自然的做法因为有一层“提高产品质量”的外衣而没有被注意,这就需对提高产品质量的必要性进行重新认识。

  

10、(1)选择的材料和尺寸是否有浪费现象,其加工精度是否存在不必要的过高要求,要对其重新进行确认;

  

11、(2)对产品没有必要的性能在设计上不予考虑;

  

12、(3)减少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没有影响的加工工序;

  

13、(5)探讨阻碍质量、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和加工方法;

  

14、(6)创造生产部门、设计部门和技术部门共同探讨的机会。

  

15、在5S中精简无效性,重点是整理现场尚无必要的物品,对整个公司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仓库管理的问题。而且在“仓库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是对“是否需要”的判断和处理。“整理”和“整顿”之所以有时完成得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不能明确这些东西是否需要以及什么时候需要。特别是对现在不必要,而以后可能需要的物品在区分上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们只要明确地规定将“现场”不必要的物品中那些“不良品”、“废品”、“长期闲置晶”划定专门的区域放置就行了。

  

16、如果对作业现场的人力安排或物品放置情况进行检查就会发现有很多浪费的地方,例如,物品的取、放、找等间接作业,就有许多需要改进。如何将这些浪费降低到最小的限度来提高工作效率,这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而运用5S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17、为高效地进行作业,要将作业现场充分安排好,要充分利用作业的准备时间,考虑作业的连续性。当然,召开会议是绝不能允许与会者迟到的。

  

18、在作业现场翻来覆去地找东西,是因为“不知道在哪里”的缘故。在作业现场,我们依照5S的要求,制定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和规定,只要遵守了规则和规定,就一定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

  

19、在作业现场,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时间就是金钱。由于现在制造业缩短了从设计到成品完成整个过程的时间,使竞争以效率决定胜负,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就是以时间决定其胜负,领先一步就可以占领制高点,掌握主动。

  

20、延误时间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组织上的,工作方法的,人的原因等等,对此一定要查明原因,找出对策。

  

21、发现问题时要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22、(1)查明开始作业时的程序中浪费时间的原因;

  

23、(2)对产生浪费现象的作业和方法进行改进和更正;

  

24、(3)制定计划时要明确把握人员、设备、材料和所需时间;

  

25、(4)探求有效作业的方法,对原有的过程进行改进;

  

26、(5)在日常上作中让员工采用轮班作业的形式,寻求最佳的工作方法。

  

27、延误计划大致都是因为没有准确地把握人员、设备、资源和时间等重要的因素,而想当然地制定计划的结果。比如协作厂商延误了供货的间,该有的物资却没有,等等,所以对时间管理,首先制定计划时要十分严密,无丝毫差错。

  

28、浪费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那就是成本。企业管理活动的好坏都是以对成本的判断为基准的。因此,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有成本的意识。要对自己所从事作业中的成本有明确的认识。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29、(1)明确制造的产品、零部件和材料的单价;

  

30、(2)明确每个人的人工费用的成本和时间单价;

  

31、(3)设备的损耗等费用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32、(4)提高生产率和质量对成本的影响。

  

33、值得一提的是,要防止有化公为私的行为。例如:用公司的电话办私人的事情;将企业的办公用品甚至价值很高的物品拿回家使用,而且不还等等。这些现象在一些企业中很普遍,而我们有的企业领导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这些是小事情,如果对这一类事情都斤斤计较的话是否显得太“小气”,殊不知“涓涓小流汇成江河”、“千里江堤溃于蚁穴”,让这一现象任其发展的话,便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浪费。

  

34、谁都知道应该努力降低成本,要将其作为努力的方向就要作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降低既定价格;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即现场管理。

  

35、在整理和整顿的原则中,有一条是尽可能地减少空间和空地的浪费,如果对这些空闲的地方进行了清理,就能减少存放的材料,或缩短取放的时间,只有经过整理,才能区分出对物品是否集中管理或分散管理。所以,要减少空闲的地方就要对物品有效地进行整理和整顿,以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36、(1)要决定将什么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即定位;

  

37、(2)要决定放置多少数量,即定量;

  

38、(3)要决定以什么样的状态放置,即探讨节省空间的放置方法;

  

39、(4)拿取的物品,如工具、工装、夹具等在使用完后能很快地放回原处。

  

40、减少空间和空地的浪费要点是对现场再进行一次检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闲的地方,检查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41、(3)材料和零件的搬运距离能否再短一点;

  

42、(6)在数量大,使用次数多的物资能否少放置一些,生产也能正常运行;

  

43、(7)必备的物品无沦放置在什么地方都能明白无误;

  

44、(8)在作业现场和工序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否更好一些;

  

45、(9)在作业的中心能否看见主要设备和工序的全貌;


复制成功